2014年,煉油行業聚焦三點
欄目:行業動態 · 發布日期:2014年3月12日 · 作者:中成泵業
2014年是我國“十二五”規劃第四年,對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至關重要,也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化改革的第一年。
2014年,煉油企業需要關注三件事:一是近年來我國顯現的煉油能力過剩問題;二是在經濟轉型升級,城鎮化進程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步伐 加大,環保節能減排要求趨嚴的形勢下,如何低成本、持續有效地完成油品質量升級,打造中國煉油升級版;三是根據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的精神,我國將對符 合資質條件的一些民營和地方煉廠放開進口原油加工限制,中化集團泉州大煉廠也將在今年投產,將給市場帶來多元化競爭。煉油企業要思考煉油市場的競爭新 形勢及應對之策,也要思考如何順應形勢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產能過剩顯現
政府和企業需要齊心協力,強化調控,推出舉措,積較化解過剩產能
過去3年,在汽車業、交通運輸業迅猛發展的推動下,我國新建、改擴建煉油項目陸續投產,煉油能力持續較快增長,煉油能力從2011年的5.59億噸/年增至2013年的6.27億噸/年,年均增速達5.9%。
同期,我國經濟進入轉型升級期,經濟增速放緩,由高速轉為中高速,成品油年消費量增速從2011年的7.6%下滑至3.5%。
這“一升一降”使我國煉廠年均開工率連年下滑,從2011年的86.9%降至2013年的83.2%。油品總體供過于求,主要成品油 (汽油、柴油、煤油)轉為全面凈出口,且數量逐步增加,2011年為407萬噸,2013年逼近千萬噸,凈出口率從0.9%升至3.4%。
從測算情況看,2014年我國煉油能力將新增超4000萬噸/年,增速超前3年平均值。若煉廠開工率和經濟增長保持上年水平,則今年我國成品油供過于求的情況可能進一步加劇,凈出口量將可能擴大為1600萬~2000萬噸。
未來,隨著經濟的轉型升級,經濟中高速增長成為常態化,加上節能汽車的推廣、替代能源用量進一步增加等因素,成品油消費量增速將逐漸回穩放緩。如不采取及時有效措施,這“一增一減”有可能使成品油供需差和凈出口量持續擴大,煉油能力走向嚴重過剩。
雖然我國目前仍處于戰略發展機遇期,我國煉油業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但從亞太地區成品油市場供大于求的形勢看,從我國石油資源相對短缺的情 況看,從能源地緣政治的復雜性和嚴峻形勢看,我國煉油工業的發展不宜走超大量進口原油加工,既滿足需求又大量對外出口的道路,只能走適量進口原油 加工,滿足合理有效需求為主,少量出口調節,局部或季節性余缺的道路。
化解煉油能力過剩的問題是個系統工程,需要上下各方共同努力。
首先,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加強宏觀調控,摸清煉油行業的真實家底,做好煉油新建擴建規劃計劃的監管,完善產業政策和建設項目的審批備案制度,打破部門保護和地方保護主義,健全優勝劣汰的市場化退出機制,從科學發展觀出發,堅決而又妥善地淘汰落后煉油能力。
其次,煉油企業要根據市場需求形勢,控制調整好在建項目的投資節奏和建設速度,避免出現某個時期投產過分集中和局部地區扎堆無序建設的現 象,造成中短期內煉油能力增長過快、布局出現新的不合理;還要統籌合理安排好煉廠檢修計劃,根據市場需求變化安排生產計劃,增產適銷對路油品和化工原料及 高附加值產品。
再次,要下決心不護短,主動淘汰那些能耗物耗高、設備陳舊、技術落后、產品質量達不到要求、規模偏小、經濟效益欠佳的老裝置、老設備,以提高煉油能力的含金量和內在質量。
我國煉油能力過剩的問題已引起國家關注,正在逐漸加強宏觀調控,監控煉油擴能,進一步完善煉油項目的審批和產業政策。一些煉油企業也采取措 施,取消改擴建項目,推遲煉油項目的建成投產時間,如中國石化已取消燕山石化的800萬噸/年擴能計劃,中國石油也推遲了華北石化、昆明石化等煉油項目的 建成投產時間。
通過各方努力,今后煉油能力的增長有可能與轉型升級期的經濟增長、油品消費增長同步,煉油行業能夠穩步健康發展。
質量升級帶來機遇和挑戰
企業要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努力降低成本;國家要繼續采取激勵政策,優質優價
2月底,霧霾籠罩中國近七分之一國土。環保部緊急下派12個督察組,赴北京、天津、石家莊、邯鄲、邢臺、保定等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部分重點城市開展專項督察。
我國環境污染的情況日趨嚴重,油品質量升級的步伐也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加快。我國自2014年1月1日起全面執行國4汽油標準,并將于 年底執行國4柴油標準。國5汽油國家標準也于日前公布,2018年1月1日起在全國推廣使用。國5柴油標準也對外頒布。該標準規定國5柴油硫含量不大于 10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這一指標已達到目前歐5標準水平。
如此快的油品質量提升步伐對于我國煉油工業而言,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但也帶來了技術研發、裝置改造、工藝改進、成本增加的巨大壓力,尤其是小煉油企業壓力更大。
油品質量升級對煉油行業來說,如能跟上形勢則將獲得上臺階、再發展的機遇,如若不然,將面臨著大浪淘沙和大洗牌的窘境。
為滿足不斷提高的清潔燃料生產的需要,我國煉油企業要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通過不斷優化生產方案,精心組織煉油工藝裝置優化運行,合理配置 和利用資源,采用自主開發的新技術、新工藝,優化工藝組合、優化組分調和等措施,努力降低油品質量升級的成本。同時,國家要繼續采取激勵政策,優質優價, 支持煉油企業質量升級。
我國煉油企業也要清醒地認識到,黨的十八大后國家對生態文明建設更加重視,執法部門對環保問題的處罰力度進一步加大,公眾對環境保護更加敏感。2014年,煉油企業要加大資金投入、加大工作力度,實施“碧水藍天”環保計劃,促進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
改革讓市場競爭更激烈
煉油企業要順應形勢,適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營,實現健康發展
根據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的精神,我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將完善,混合所有制經濟將得到積較發展,非 公有制經濟的健康發展將得到國家的支持,現代市場體系將加快完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被進一步強調。
2014年,我國地方煉廠和民營煉廠將在這一政策方針下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預計今年一些符合產業政策、具備資質條件的地方煉廠和民營煉廠在 制定有序規范運作的具體辦法后,陸續獲得進口原油加工的資格,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一些有條件的民營儲運企業也將在2013年的基礎上進一步獲得進口原油儲 備資格,或以混合所有制形式參與進口原油的儲運。
國有煉油企業也將在2014年根據形勢需要,選擇適當的領域主動發展混合所有制經營,發揮民營企業的作用,與之一同發展。不久前,中國石化 已決定對油品銷售領域進行資產重組,發展混合所有制經營,其他企業也會跟上。與煉油相關領域的改革舉措也可能會根據條件、需要和可能性逐步推出。一個以國 有資本為主,國有和民營、內資和外資并存共同發展的局面將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新的提升。
同時,今年中化集團福建泉州1200萬噸/年大煉廠將建成投產,一些煤制油項目建成投產后也將進入市場爭食。
今后,煉油市場主體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仍將繼續,競爭日趨激烈。我國煉油企業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要取得發展的主動權,必須未雨綢繆,及早應對,著力降成本、提質量、增效益,著力科技進步,著力市場調研,努力提高核心競爭力,努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上一資質:
石油電力鐵路等七領域向民資開放下一資質:
國家對大型水電企業實行增值稅優惠